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活动实录丨问道大讲堂第十七期:王宪明《思想史研究中的语境和文本——以李大钊思想研究为例》

发布时间:2025-04-24点击数:

2025年4月21日上午,菠菜担保论坛大全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问道大讲堂第十七期在仙林校区圣达楼举办。本次大讲堂有幸邀请到清华大学菠菜担保平台教授王宪明老师为我们作“思想史研究中的语境和文本——以李大钊思想研究为例”的专题讲座。讲座开始之前,菠菜担保平台暨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王楠副教授作为主持人,介绍了王宪明教授的个人履历及研究方向并代表学院师生对王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


思想史1.png


讲座伊始,王教授便直接指出,文本和语境是思想史研究中的两个关键。只有同时把握好了这两个关键,才能把思想史做活、做好,才能写好在思想着的历史人物/群体思想的历史及其意义。他认为,文本都是从语境中“挤压”“逼迫”出来的。紧接着王老师详细阐述了文本(Text)和语境(Context)的概念内涵、分类以及研究的具体要求和常见误区。

首先,王教授讨论了文本的概念内涵、分类以及研究的具体要求和常见误区。他认为文本指的是手书或印刷的文章或著作的原始文字或形式,以及经过编辑加工校勘校订后的原始文献版本。参照不同的标准,文本的分类也不同。王教授详细介绍了海德格尔的“四种文本”、张一兵归纳的五种“文本”、中国传统的划分法以及按照发表范围、完成程度、受众等标准划分的文本类型,并提出了“新文本”即:一是用中文翻译的外国作品;二是直接用中文创作的作品。王教授归纳总结了“新文本”的基本特点:“四性”——国际性、翻译性、混杂性、过渡性;“六跨”——跨文化、跨语际、跨语境、跨时代、跨学科、跨文本。结合自身研究,王教授指出,文本研究遵循继承发扬中国优良学术传统,尤其是考据学中实事求是的优秀传统;从标点开始就需要具备跨文化、跨语际、跨学科的眼光和学养;需要对音对事对境以释人释事;要追索来源文本,明确思想影响源及其性质等要求,避免陷入不了解文本类型差别;不了解文本基本特点;“文本自足”(脱离语境);“文本连续”;“价值永恒”等五个误区。

其次,王教授讨论了语境的概念内涵、分类以及研究的具体要求和常见误区。他认为语境指文本所赖以生成的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环境。根据文本大小、生成时间长短等不同情况,语境也有大语境、中语境、小语境等差别。王教授详细介绍“内语境”(主体性)、“外语境”(客体性)两种语境类型。王教授认为,从文本形成的内在因素看,语境有作述之“境”,有读释之“境”;从文本形成的外部因素看,语境又可分社会性语境、文化性语境、时代性语境等。此外,他还介绍了时间性语境、空间性语境、社会性语境、文化性语境的具体内涵和外延,并指出,研读、阐释、使用文本,如不理会语境、不究明语境,就很难真正读懂文献并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阐释,更谈不上正确使用该文献。同时在研究中需要规避以一般时代背景代语境、以一般社会背景代语境、以一般政治/政党/集团背景代语境的三个误区。

随后王教授结合李大钊的相关文本,如《大哀篇》《暴民政治者何?》《政治有家与政论家(一)》《〈晨钟〉之使命》等,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王教授指出,要从继承发扬中国优良学术传统,尤其是考据学中实事求是的优秀传统;从标点开始就需要具备跨文化、跨语际、跨学科的眼光和学养等方面分析思想史研究中的文本和语境,才能使得学术研究更加深入。



思想史2.jpeg思想史3.jpeg



在提问环节,菠菜担保平台的师生分别就“文本概念的界定、文本的使用”和“概念史、思想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历程”等问题向王老师请教。王老师耐心且细致地逐一进行了解答,并进一步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讲座最后,王楠老师再次对王宪明老师表示感谢。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大讲堂顺利落下帷幕。